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,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,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,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。心脏的供血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始终存在着波动,但这种波动经过机体自身调节,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,保证心脏正常工作。如果任何一种原因引起缺血性心肌炎,经机体调节不能满足心脏工作需要,这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缺血性心肌炎。
发布时间:2013-10-08
在一项针对苏格兰1981到1985年间娩出胎活产婴儿的129290例妇女的回顾性研究中,剑桥大学的Gordon C. S. Smith教授及其同事发现,妇女早期妊娠失败的次数越多,晚年的心脏疾病危险性就越高。因此,一名妇女的生育史就可能提示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。
发布时间:2013-10-08
河北燕达医院心内科的医生在放射科、麻醉科共同配合下,利用心脏病介入治疗法,成功地为2岁男孩补上了直径1~2公分房间隔缺损,彻底治疗了他的先天性心脏病,使之成为目前国内实施该手术年龄(zui)小的病人。
发布时间:2013-10-08
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也是由镍钛合金网密集编织而成,其单盘直径较腰部多出的2mm边缘保证了装置安全定位与导管未闭口,网内的三层聚酯补片诱导血凝增加装置的封堵能力。
发布时间:2013-10-08
不需要开胸,创伤小,不留刀痕而不影响美观;不需要全麻及体外循环,儿童体质不同于成人,避免了因全麻、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;术中失血少,不需要输血;并发症少,安全性高。
发布时间:2013-10-08
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及成人健康与生命的残酷“杀手”。据统计,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先天性心脏病。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,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病儿出生。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中,室间隔缺损、房间隔缺损、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是临床(zui)常见的几种先天性心内畸形。
发布时间:2013-10-08
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外循环,深低温麻醉。患儿仅需不插管的基础麻醉就能配合,大龄患儿仅需局部麻醉。这样,可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,也不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。
发布时间:2013-10-08
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、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,包括房间隔缺损、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。常有心悸、气急、疲劳、头晕、紫绀、下蹲习惯、呼吸道感染及发育不良。传统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治疗。心脏病医院心内科采用了介入治疗:不用开刀,采用介入方法将缺损的部位封堵,以达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目的。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治疗特色手术时间短,术后2天病人即可康复出院,疗效与外科开胸手术相同。
发布时间:2013-10-08
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,全国数千万心脏病患者多了一种治疗选择。相对外科手术,介入治疗对人体的创伤微小,术后恢复快,不留疤痕,不损伤劳动力,解除了很多患者的疾苦。
发布时间:2013-10-08
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简单的说就是不需要开刀的治疗方法。介入治疗不需要开胸,不需要体外循环,不需要打开心脏,不需要进行任何形式的缝合。总的风险比外科手术要小,它是一种典型的微创治疗方法,正在逐渐取代外科手术。
发布时间:2013-10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