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我国的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在一些大城市虽有所下降,但在许多地区,其发病率仍较高,仍然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。下面,结合我们的经验讨论肝内胆管结石的防治进展。
肝胆管切开取石,T管引流
术中肝外胆管或肝内外胆管联合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(zui)常用方法。尤其适用于无明显肝内外胆管狭窄、胆总管下端通畅的患者。
术中胆(肝)总管切开取石较为便利,切开的部位应偏高,切开后直接显露左右Ⅰ级肝管的开口,必要时也可切开Ⅰ级肝管,在直视下进行肝内胆管取石。但对于Ⅱ、Ⅲ级及以上的肝管内结石,仅切开肝外胆管往往是不够的。此时可在肝外胆管切开的基础上,采用在肝实质内外解剖和显露Ⅱ、Ⅲ级肝管的方法,以便在直视下取石。但要强调的是,除非有纤维胆道镜的配合,否则在术中要取尽Ⅱ级肝管以上的结石往往是不可能的。术中尽可能取尽结石后,在胆总管内放置一大口径的T管,从右腹直肌外缘引出,并需小心防止T管的扭曲。术后胆道造影若发现有肝管残余结石,可通过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。
因为目前胆道镜对肝内胆管残余结石的取尽率很高,我们认为,对于胆总管出口通畅和肝门部胆管无狭窄的患者,此种手术应被推荐为shou选。